猫哥说:从抖音过度娱乐化现象,反思“娱乐至死”
抖音海外版Tiktok在苹果商店2018年第一季度取得全球下载第一,这样的骄人成绩自然让人很欢喜。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更要反思抖音带来的“过度娱乐化”现象,今日我们回顾一下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概念吧~
一、娱乐至死概念的提出
尼尔·波兹曼,美国传媒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代表作《娱乐至死》。他在其名着《娱乐至死》中警告人们:电视的出现使得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他的观点本是针对电视而言,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观点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证。
二、过度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闻和娱乐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化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新闻还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吗?新媒体时代下,娱乐至死的现象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后果呢?
首先,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媒介可以引导公众关注特定的社会问题。娱乐新闻越来越多地占据年轻人的视线,会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和思想观念,让他们在娱乐的温床中减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因而对人们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公民意识的培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皇冠注册
其次,在谈媒介功能的时候,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 莫顿在他们的着作《大众传播、流行趣味与组织化社会行为》中曾提到媒介的负面功能。他们认为,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又可以为恶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适当加以控制,则为恶的可能性更大。他们认为k8娱乐,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及新闻客户端不断把新闻娱乐化,再加之大数据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垂直精准推送,媒体到底是在“娱民”还是“愚民”?
第三、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常常以低廉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凯发k8娱乐 。对媒介的这种负面功能,施拉姆曾做过一个比喻。他说,媒介就像“时间窃贼”,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地偷走了人们的一生。
第四、泛娱乐化还导致媒体的公信力日渐下降。无原则迎合受众和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后果之一就是媒体公信力下降。人们在轻松接受娱乐节目的同时,却对节目本身嗤之以鼻,公众对媒体的期待值和接受度都在下降。
三、我们是否会真的“娱乐至死”
如若我们一味追求娱乐,而不反思娱乐背后带给我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评价,那只能是“娱乐至死”;如若我们能在适度娱乐中反思它所传递的认识,并不是一味苛求所有事物的呈现均以哗众取宠为价值,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娱乐至死”是波兹曼对社会现象的概述,不是预言,今后的社会媒介如何发展,还要看人类怎样应对危机
四、过度娱乐化的应对之策
首先,新闻媒体切实肩负起监测环境、传递文化的功能,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众,为大众提供娱乐信息。
其次,要对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加强监管。一方面,媒介经营者应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和网络的监管。直播由于其门槛低、操作简单的特点,近来呈井喷式发展,如果相关部门不加强监管,对于直播形式本身和受众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第三,新媒体时代更要强化“把关人”理念。卢因提出的“把关人”概念在新媒体时代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否则,我们很可能会陷入低俗新闻和假新闻泛滥的漩涡。
最后,全民娱乐至死的风潮折射出人们浮躁的心态。因此,作为受众的我们是时候回归阅读了。在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经典,需要细读,需要提升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参考文献:
1林观媚. 从《娱乐至死》看当前社会文化[J].大众娱乐 青年记者,2016(20):37-38.
2陈蒙. 不娱不乐,不乐不死——从《娱乐至死》看新媒体时代[J]. 戏剧之家,2016(16):267.
3袁磊,从热点话题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现大众娱乐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